1998年,重慶市豐都縣稅務局的干部職工第一次走進群山環繞的暨龍鎮,從那時起,豐都稅務人與暨龍人民就緊緊聯系在了一起。脫貧攻堅以來,豐都縣稅務局選派干部職工48人,結對幫扶暨龍鎮鳳來社區、興龍村和回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543人。經過20余年的共同奮斗,至2019年,所有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一盤雷竹筍炒臘肉鋪出產業致富路
“秦書記,這是我一早拔下來的新筍,第一口讓你嘗一嘗?!兵P來社區13社貧困戶冉昌政抱著一小捆筍,腳上還沾著泥,笑盈盈地站在鳳來社區駐村第一書記秦蟬鳴的家門口。
“老冉,這是你的勞動成果,我可不能白收!這樣,我按市場價把這些筍都買下來,咱們做一道‘竹筍炒臘肉’,請村里人都來嘗嘗這一口新筍,怎么樣?”秦蟬鳴說。
隨著一盤雷竹筍炒臘肉出鍋,小小雷竹在暨龍鎮鳳來社區扎根成林,鋪出村民致富路的故事從此開始。
2018年7月,豐都縣稅務局選派5名稅務干部到暨龍鎮駐村扶貧,秦蟬鳴擔任鳳來社區駐村第一書記。
一到社區,秦蟬鳴和工作隊員就對全社區144戶貧困戶進行遍訪,對非建檔立卡戶分片逐社訪問,很快了解了社區貧困戶情況。
“怎樣帶領社區居民發家致富呢?社區適合發展什么產業呢?”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秦蟬鳴的腦子里。他帶領工作隊員監測社區土壤酸堿度,摸清產業基礎,請教農業專家,調研成熟后,決定引進經濟附加值高,適宜種植在鳳來社區的雷竹產業。
產業確定下來了,村民種植雷竹的意愿卻并不強烈。
“竹子的根須多,扎得又深,要是種了賣不出去,我的地不得廢了??!我還是覺得種玉米靠譜?!必毨衾畲蠼阏f出了自己的擔憂。
怎樣打消農戶心里的顧慮,秦蟬鳴挨家挨戶勸說宣傳。老冉自告奮勇試種雷竹:“秦書記,種雷竹比種玉米耗費的精力少,如果在我家試驗成功了,到時候大家都會主動種!”
說干就干,老冉和妻子扛著鋤頭到自家地里打窩子,在2畝山地里種上了工作隊送來的雷竹苗。一場春雨過后,毛茸茸的雷竹筍破土而出,長勢喜人。
老冉新拔出的雷竹筍配上秦蟬鳴家的臘肉,舌尖上的美味贏得了鄉親們夸贊,紛紛打聽起雷竹產業來。
“秦書記,老冉家的筍今年能賣多少錢呢?”李大姐問到。
“老冉家雷竹剛種下,產量還沒上來,預計兩年后每畝將增收5000元?!鼻叵s鳴乘機宣傳起雷竹產業。
“是比種玉米劃算呢!”
“也比我種的土豆劃算!”
“秦書記,還有竹苗嗎?我也想種!”
“我家也想種!”
“只要大家有發展產業的信心,脫貧的決心,大家的竹苗,我來解決!”秦蟬鳴心里的石頭落地了,他積極向相關部門爭取資金購買竹苗,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指導,還為農戶購買贈送2.5噸化肥。
國家稅務總局豐都縣稅務局派駐豐都縣暨龍鎮鳳來社區第一書記秦蟬鳴(左二)為貧困戶發放雞苗。劉義兵 攝
現在,鳳來社區一片片雷竹覆蓋山坡,搖曳生姿,雷竹產業發展“勢如破竹”。
除此之外,秦蟬鳴還積極和豐都縣稅務局溝通,為有養殖意愿和圈養條件的152戶農戶購買了4838只仔雞,并通過“食堂采購+職工訂購”的方式打通銷路。
秦蟬鳴還時刻記掛著鄉親們的難事兒。老冉兩次腦瘤手術,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秦蟬鳴多次送藥,幫忙老冉度過困難時期;他及時解決4個社季節性缺水及水管老化的問題,還和社區兩委共同完成了“一村一品”項目的申報。
一雙新布鞋縫進“心貼心”的溫情
在駐村扶貧干部劉義兵的行李箱里,一直存放著一雙嶄新的布鞋。
這雙由貧困戶黃大姐一針一線縫好的鞋,對劉義兵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提起這雙鞋的來歷,他感觸頗深:“只要你一心為群眾辦事,群眾一定會和你心貼心?!?/p>
2018年8月,受豐都縣稅務局黨委委派,劉義兵到暨龍鎮鳳來社區擔任駐村扶貧干部。到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地走訪,挨家挨戶了解老百姓所盼所需,為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
“劉同志,我們的錢都欠了快三年了,一直要不回來,怎么辦???”黃大姐向劉義兵求助。
原來,2015年黃大姐和村里另外兩人到豐都縣江池鎮務工,用工方拖欠他們工資,多次討要無果。
看到黃大姐等人焦急的神情,劉義兵立即和欠薪方聯系,通過反復溝通和交涉,對方終于答應支付,但要等他從石柱縣回來。
為防事情有變,劉義兵立即驅車幾十公里趕到石柱縣,要回了工資。
看著風塵仆仆的劉義兵,黃大姐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抽出500元往他手里塞:“如果不是你幫忙,我們的工資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要回來,這點油錢你一定要收下”。
劉義兵拒絕了。心存感激的黃大姐回到家后,一針一線地縫好布鞋,送到劉義兵的手中。
“這是群眾的真情實意,我怎么舍得穿在腳下。每當看到它,我就感到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眲⒘x兵鄭重地把鞋收進了行李箱里。
2019年5月,劉義兵又調整到暨龍鎮興龍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村里31戶貧困戶132人在劉義兵等駐村工作隊員和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因地制宜發展高粱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2020年共銷售高粱12000斤,創收30000元。劉義兵還為興龍村爭取到資金,修建了過水涵洞和35米硬化公路,方便了13戶群眾的交通出行,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國家稅務總局豐都縣稅務局派駐豐都縣暨龍鎮駐村工作隊員劉義兵為貧困戶黃成碧成功討薪后,
幫助其制定詳細脫貧計劃,爭取早日脫貧。朱含印 攝
扶貧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入,豐都縣稅務局稅務干部代興權來到暨龍鎮鳳來社區,成為3戶12人的結對幫扶責任人。
貧困戶張忠周是代興權幫扶對象之一,他家共有3口人,他和妻子都有殘疾,只能做些簡單的農活,兒子以前在外務工,失業后一直待在家里。
老張家情況特殊,不能依靠鎮上的辣椒產業實現脫貧,怎樣找出一條適合他家的脫貧法子呢?代興權深入走訪得知,老張是一名手藝不錯的篾匠,如果能幫他把編好的篾制品賣出去,倒也是個脫貧的好法子。
但是,老張家距離鎮上有好幾里路,他沒法把篾制品運出去,鎮上對篾制品的需求量也不大,幫老張家的篾制品找到銷路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代興權回到縣城后,多次走訪農貿市場,終于找到一家售賣蔑制品的鋪子。店主看到老張的筲箕后,愿意長期收購他的篾制品。
“興權讓我多編點筲箕,每次來看我的時候就把這些東西帶給城里的鋪子,我們老兩口現在生活零用都沒問題了?!崩蠌埜吲d地說。
老張兒子的工作問題也掛在代興權的心里,他鼓勵小張到鎮上酒廠工作,學習釀酒技術?,F在,老張一家日子越過越好。老張媳婦常說:“興權把咱們大小事都掛在心上,他比親人還親”。
幾年來,代興權往返奔波于盤旋的山路間,幫山區貧困戶解決一件件難事兒,讓他們在脫貧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帶他們一步步走進脫貧致富的新生活。
現在,暨龍鎮鳳來社區和興龍村兩個村居的入社道路已經全部完成了硬化,村社道路互聯互通率達到100%。鳳來社區累計完成C、D級危房改造和風貌整治326戶,興龍村累計完成C、D級危房改造和風貌整治431戶,實施改廁108戶,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人均純收入增效明顯,其中鳳來社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的4500多元增長到2020年的超10000元;興龍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2017年底的6500多元增長到2020年的近1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