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屯路建成后,我騎著摩托車就能上山收種玉米,再也不用肩挑背扛走山路了?!比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加方鄉琴讓村下欖屯貧困戶曾克良剛忙完地里的農活,準備騎摩托車沿著通屯路回家。
琴讓村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吸引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務農。今年1月,琴讓村開展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近10名80后、90后青年村民回鄉參加選舉,希望能加入到琴讓村的發展建設中。
琴讓村的一系列可喜變化離不開國家稅務總局南寧市稅務局派駐馬山縣加方鄉琴讓村的90后第一書記何德蓉。
曾克良提到的這條通屯路,是連接琴讓村上欖屯和下欖屯的新路。2018年3月,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何德蓉主動來到琴讓村駐村扶貧?!斑@里山路很曲折,比我想象中的農村還要艱苦。我該怎么辦?怎樣才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琴讓村的貧窮落后,讓初出茅廬的何德蓉感到擔憂。而村民也對這個剛畢業的城里小姑娘有些不信任。
初生牛犢不怕虎。何德蓉請教前輩、查閱資料,捋清思路后,她和村干部逐一走訪村里的11個自然屯,掌握每屯每戶的基本情況,同時努力學習當地方言。何德蓉的認真贏得了村民的尊重與接納,村民逐漸向這個瘦小的城里丫頭敞開心扉,親切地叫她“小何書記”。
“要是能修一條連通上欖屯和下欖屯的路就好了?!痹谌霊糇咴L中,何德蓉不止一次聽村民提及這個愿望。原來,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的上欖屯和下欖屯之間隔著一座山,盡管兩個屯各自都修建有直通鄉道的水泥路,但彼此卻沒有通路通車。生活在上欖屯和下欖屯的20多戶人家,既有親情往來,又有耕地交叉,平時除了通過山間的羊腸小道步行往來,只能繞山行車10多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問題主要是沒錢修路?!鼻僮尨妩h支部書記曾克松道出其中難處。在何德蓉看來,道路不通,村民出行不便、生產不便,脫貧就無從談起,“修路,是琴讓村扶貧工作的突破口”。
隨后,何德蓉和村兩委就修路的問題多次開會商討,一致認為這條路必須修。緊接著,何德蓉撰寫修建通屯路的申請書交給鄉政府。由于鄉政府經費有限,3個月過去了,修路申請仍然沒有批復下來?!按迕穸己荜P心修路的事,看著大家期盼的眼神,我無論如何也要把這條路修起來?!焙蔚氯貓远ǖ卣f。在稅務部門等幫扶單位的協助下,修路經費終于到位。
開工修路的過程卻比想象中坎坷。由于通屯路的修建涉及部分農戶的土地,農戶希望能繞道修建或者能得到相應補償。然而,在山區修路的成本本就較高,加之經費有限,這讓何德蓉陷入兩難,她說:“村民的支持很重要,村民的思想通,這條通屯路才能真的暢通?!睘榇?,何德蓉挨家挨戶與村民溝通?!拔覀冋{整了計劃,盡量少占用耕地,贏得了村民的支持?!焙蔚氯卣f。
2個多月后,一條長1公里、寬4.5米的通屯路順利建成。通路后,村民出行方便了,脫貧致富的意愿和動力也顯著提升。何德蓉和村兩委干部還帶領村民利用周邊山地發展起旱藕加工、桑蠶養殖等產業,在幫助村民實現持續增收的同時,帶動全村實現集體收入27萬元。琴讓村實現整村脫貧。
如今,經過兩年多駐村工作的磨煉,何德蓉已褪去剛出校園時的青澀,變得更加從容穩重。在何德蓉的鼓勵下,多名青年村民回鄉,加入到美麗新農村的建設中?!懊撠毷切缕瘘c,希望有更多青年人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而奮斗?!焙蔚氯卣f。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廣西稅務系統共選派1053名干部,參與全區259個貧困村、3萬余戶貧困戶、12.4萬貧困人口的幫扶工作。面向“十四五”,廣西壯族自治區稅務局黨委書記湯志水表示:“廣西稅務系統持續加大對口幫扶單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幫扶力度,共同描繪鄉村振興美麗畫卷?!?/p>